請輸入關鍵字
Menu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工作動態
保護傳承簡報
節氣資訊
節氣社區
聯盟單位
節氣研究
網上展廳
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非遺沉浸式數字藝術展
節氣文創

節氣科普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古人最初是通過觀察天象和物候來確定時間的。由于經常觀察到的天象是太陽的出沒和月亮的盈虧,所以以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日”,以月相變化的周期為一“月”(現代叫朔望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是由于莊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

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

關于物候現象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夏小正》等先秦古籍,七十二候的完整記載見于公元前2 世紀的《逸周書?時訓解》。 物候,應節氣而生。古人為驗證氣候節氣的變化,通過長期觀察記錄植物萌芽抽枝與開花結果,鳥獸蟲魚、草木生態的變化以及月、露、風、云的推移變遷......,并對這些自然現象進行分析、總結,發現了二十四節氣與自然物對應的變化規律,形成了以五日為一候,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象作相應,叫“候應”,每節氣三候,全年七十二候的物候歷。
  • 立春
  • 雨水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滿
  • 芒種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處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干支歷的歲首,建寅月之始日;到達時間點在公歷每年2月3-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從立春時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我國古時以“春為歲首”,立春稱為“春節”(1912年民國建元時,以公元紀年為國歷,將公元1月1日稱為元旦,農歷1月1日改稱春節,立春從此不再稱春節)。
雨水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飛,難聞雨水聲;到了雨水時節,桃李含苞,櫻花盛開,正是“雨潤春華”的大好時光。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和雨量增多,而且也表示氣溫的升高,沁人心菲的春天氣息灑滿大地。
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睍x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睂嶋H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驚蟄時節正好是“九九”艷陽天,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還有一些地方有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區已是東風陣陣、春光融融的大好春天了。
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春分時節,太陽正好位于黃經0°,陽光直射赤道?!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轮?,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薄洞呵锓甭丁氛f:“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边@天晝夜等長,又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春分”同時兼有晝夜均分和春季中分的含義。春分以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日子也逐漸變成晝長夜短。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則是秋分。 春分時節,在北方,春分15天,正處在3月底到4月初,大風卷起的揚沙、高空飄來的浮塵形成沙塵暴,對大氣造成污染。尤其是西北、華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貴如油”之說。進入春分節之后,春季作物由南向北依次開始播種,如果此時降水偏少,旱象就會顯現出來。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扒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稓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是表征春季物候特點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民間“八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多雨之名。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清代農書《群芳譜》說:“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惫扔旯潥獾牡絹硪馕吨碧鞖饣窘Y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不過,雨水并不按人們的需要而適時適量而來,而是降雨或過量而成水災,或干旱而成旱災,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影響農業產量。在黃河中下游,谷雨有著特殊意義,既有“春雨貴如油”的降雨期盼,也有暴雨成災的警示防范。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陽歷辰月的結束以及巳月的起始。立夏在農歷上的日期并不固定,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農歷是陰陽歷。"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笔钦f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小滿
小滿,二十四節氣的第8節氣。公歷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八脑轮?,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边@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華北地區有“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歷算法造成的。按陰歷計算,一年實際上是344~34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中國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于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5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后。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時開始。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毕闹吝@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1個節氣。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到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后。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傲鹿潯?,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笔?,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敝赋鲆荒曛凶顭岬臅r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大暑
大暑,二十四節氣的第12個節氣。公歷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傲轮?,……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贝笫钍且荒曛凶顭岬墓潥?,“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div>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說文解字》說,“秋,禾谷熟也”,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对铝钇呤蚣狻罚骸扒?,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公歷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時為處暑?!对铝钇呤蚣狻罚骸捌咴轮?,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币馑际茄谉岬南奶旒磳⑦^去。雖然處暑前后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于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公歷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時為白露?!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公歷每年9月22日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180°時為秋分,此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公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对铝钇呤蚣狻氛f:“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焙兜囊馑际菤鉁乇劝茁稌r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公歷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对铝钇呤蚣狻罚骸熬旁轮?,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也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贝藭r,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隨著霜降的到來,不耐寒的作物已經收獲或者即將停止生長,草木開始落黃,呈現出一派深秋景象。
立冬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公歷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25度時為立冬節氣。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对铝钇呤蚣狻氛f:“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币馑际钦f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傲⒍北硎径鹃_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
小雪
每年11月22日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对铝钇呤蚣狻吩唬骸?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惫偶度悍甲V》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div>
大雪
大雪,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點為公歷每年12月7日或8日視太陽達黃經255度時?!对铝钇呤蚣狻氛f:“至此而雪盛也?!惫潥狻按笱钡囊馑际翘鞖飧?,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此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
冬至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在我國,冬至是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比藗冋J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小寒
小寒,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月5-7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285°。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十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稓v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爆F在,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
大寒
大寒,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公歷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对铝钇呤蚣狻罚骸笆轮?,解見前(小寒)?!薄妒跁r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雨水恨來遲,手托香腮滴淚珠。
篷松烏云減珠翠,撒拉著花鞋懶待提。
緊閉杏桃全不語,病懨懨身子步難移。
自惹情牽將誰怨,啞吃黃連苦自知。
...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爽AV|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国产日韩欧美911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性色